合成膜能夠預測半固
體制劑的生物相關性
在藥物研究中,體內體外相關性(IVIVC)作為一種預測模型,能根據藥物體外性能來預測其在體內的性能。對于半固體制劑的IVIVC,除了體外釋放試驗(IVRT)外,體外滲透試驗(IVPT)同樣需要考慮。
FDA推薦用切除的人體皮膚來構建體外模型進行IVPT,但由于人皮膚的可變性以及相關的倫理問題,研究人員尋求人體皮膚的替代品。目前這些替代品為動物皮膚(迷你豬,嚙齒動物等)與合成膜(纖維素,聚合物等材質),其中具有疏水性的合成膜發現能用于模擬角質層。為此通過選用不同材質的合成膜以及不同濃度的介質來構建IVPT條件,判斷合成膜是否有潛力進行IVPT,并預測藥物在體內的性能。
選用USP<1724>推薦的Franz垂直擴散池;藥物選用一種睪酮凝膠制劑,該藥物的血藥濃度-時間曲線已知;合成膜選用兩種不同材質進行比較;接受介質為含有3種不同濃度(0.01%SLS、0.05%SLS、0.1%SLS)十二烷基硫酸鈉的PH7.4磷酸緩沖液;32℃下取樣時間點分別為0、2、4、8、12、16、24h,取樣1.5mL,最后經過HPLC進行分析。
RT800自動取樣透皮擴散系統
將IVPT的試驗結果與藥品的已知的血藥濃度-時間曲線相比較,根據Cmax和AUC0~24的大小,來判斷合成膜體外滲透能力與已知的體內數據是否相近。
結果表明,不同濃度的接受介質均會影響藥物的總累計滲透量, A與C圖相比,不同材質的合成膜在相同濃度的介質下對藥物的滲透量會有不同的影響,最大相差2.6倍。
除了進行藥物滲透量分析外,對Cmax,AUC0~24進行分析也能更好證明體內相關性。實驗結果進行比較。結果如下表所示,不同膜在體內模型中有不同的生物相關性,膜B有更好的相關性,隨著接受介質的濃度的增加,得到的Cmax,AUC0~24相關性會隨之降低,這表明在接受介質的選擇方面,不同介質也會影響體內相關性的好壞。
因此對于藥物的生物相關性,能利用合適的合成膜與接受介質來構建IVPT,以此對藥物體內性能有初步的預測是值得考慮的一步,這能減少后期進行臨床試驗的風險。對于IVPT,良好的穩定性以及重復性是進行生物預測的根本,良好的儀器才能為藥物研發工作添磚加瓦。
END
電話
微信掃一掃